初春时节,大同镇花棚社区移民安顿点的田野上已是一片炽热。由四名移民组成的“试种先锋队”正抢抓农时,收拾土地、建立棚架,为行将发动的百香果试种做最终冲刺。这片百余亩的试验田承载着移民大众的新等待——试种成功后,将带动更多大众参加栽培队伍,一起铺就致富路。
不同于传统栽培形式,这片100余亩的基地由四名移民先行试种,探究经历,为后续推行打下根底。
试种小组成员 李读金:上一年,咱们四人一起到广西调查栽培百香果,咱们也(试)种了几十棵,感觉作用很好。本年咱们承包了100多亩土地。预备大规模地栽培,一旦成功,就能够带动更多的移民(栽培)
大同镇干海子和花棚两个移民安顿点共安顿移民大众988户4034人。为破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难题,大同镇立异选用“试点先行、逐步推行”形式,精选四名有栽培经历的移民组成试种小组,经过小规模试种验证技能、堆集经历,方案成功后带动更多大众参加。
大同镇花棚社区党总支书记 邹世发:百香果成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但栽培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现在,咱们请了一个专业方面技能辅导人员,全程担任辅导,保证栽培成功。
大同镇党委副书记 刘鑫:现在,试种已迈出要害一步,下一步咱们将活跃对接出售事宜。成功后辅导他们建立合作社,整合土地,扩大生产,带动更多移民增收致富。
现在,试种基地已完结土地收拾100余亩,棚架建立已完结。2月下旬,第一批百香果苗将正式下地,估计4月迎来挂果期,6月能够采收。若试种顺畅,年内可完成200余万元收入,带动5000余人次移民大众完成“家门口工作”。
大同镇花棚社区居民 陈开梅:我到这里来打工,想学点他们的(栽培)技能,等他们栽培成功了,我也想把我的土地利用起来。
从“四个人”到“一群人”,从“试验田”到“致富园”,大同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为移民大众探究一条工业兴农的新途径。这片土地上行将萌生的新芽,不仅是百香果的期望,更是村庄复兴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