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王会官网手机版APP授权:销售
全国咨询热线:029-82523966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乘风破浪向新行 “活力中国调研行”视角下的太原创新之路

时间: 2025-08-08 08:34:42 点击: 作者: 球王会官网手机版APP

  “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这是近日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中,创新居于首位,凸显了其在促进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全球首台超一级能效的YE6异步电动机,全球首个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制备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产品……一个个太原首创,随着“活力中国调研行”惊艳亮相。

  让创新驱动发展,让城市涵养创新,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太原不断推动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增强经济社会的动能与活力。

  仲夏时节的太原,万物丰茂。一个多月前,锦波生物注射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生产车间投产,标志着全球首个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制备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产品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锦波生物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合成生物产业链“链主”企业。在董事长杨霞带领下,锦波生物秉持“原始创新、产业报国”初心,将科学技术创新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构建了从理论创新、原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到品牌创新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我们国家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迈进。

  2021年,锦波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批上市,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采用新型生物材料——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制备的三类医疗器械。截至2024年年底,该产品临床注射已超200万支,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杨霞在今年也获得“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今年,全球科学技术巨头纷纷发布机器人重磅产品与战略。太原企业不甘人后。科达自控捕捉时代脉搏,重点投入研发。“特种具身机器人是近年来AI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董事长付国军表示,做智慧矿山首要解决的是把人从恶劣环境中解放出来,用机器人替代人去处理采矿中的疑难杂症。科达自控自主研发矿用特种机器人,不仅能自动执行精细的开采工作,减少操作失误,还能忍受长时间的极端工作环境,可大幅度提高矿山安全性和开采效率。目前,科达自控已取得知识产权近500项,其中发明专利60余项,企业也跻身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锦波生物、科达自控是太原创新企业的佼佼者。市工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42户,夯实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基础大盘;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252户,占全省的40.3%;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重点“小巨人”7户,数量均占全省一半。

  创新动能加快汇聚,新兴起的产业中的新技术、新产品正从太原的实验室、生产车间奔向全国、全球大市场。

  在新能源领域,锂电池堪称“动力心脏”,隔膜如同“心脏瓣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走进山西厚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一卷卷银白色薄膜正在完成挤出、铸片、拉伸等工序。刚完成收卷的隔膜宛如被拉长的月光,9微米的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三分之一。

  “别小看这层薄膜,它直接影响着锂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充放电性能和常规使用的寿命。”该公司CEO助理匡旭介绍,16条主线微米厚度,可满足高端动力电池、储能及3C消费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其中,超高耐热涂层浆料涂覆精度达0.2克/平方米的复合纳米隔膜,已成功应用于奔驰F1赛车等高端领域。

  太原福莱瑞达物流设备科技公司正在构建全球物流新生态。福莱瑞达自研的“自动拆垛系统”,集自动拆垛、打散、输送、装车为一体,无需抓取,免除人工理料,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可实现24小时无休作业,效率提升300%以上,对于酒水等有个性化需求的物品,能做到轻柔抓取、精准码放,误差率低于0.01%,货物完好率100%。

  在浙江绍兴,福莱瑞达为古越龙山量身打造了一套高效智能物流系统,以集成化设计为核心,融合底层智能设备、中层控制管理系统与顶层信息系统,既满足4万吨成品酒存储需求,又实现每日20万箱高效流通,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

  董事长许习军说,创新是智慧物流公司的生命线。依靠科学技术创新,福莱瑞达成为中国宝武、中联重科、CATL(宁德时代)、奔驰、宝马等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伙伴,跻身行业领先的高端智慧物流服务商和高端智能物流装备供应商,年产值实现了从100万元到6.7亿元的跨越。

  2024年以来,太原扎实推进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亚鑫电子新材料、晋科半导体等项目加速推进,太钢热连轧生产线优化升级改造、山西电机高效电机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落地开工。当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69.3亿元,同比增长24.7%,全省第一。其中,制造业投资占比78.1%,达到288亿元,全省第一;新兴产业投资占比79.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8.4%。2025年一季度,太原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3%;增长5.4%,比前2个月加快4.4个百分点。

  面对新经济浪潮,1950年诞生的太重集团全面激活发展内生动力,开启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蜕变之旅。

  世界上单一工厂规模最大、工序最全的挖掘机智慧工厂,行业最先进的柔性化工程起重机制造基地,全球产能最大的新能源智能叉车制造基地……在太重十里新城,一座座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太重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区是一座充满智慧的装备制造园区。智能加工配送中心下料车间不仅是省级智能制造标杆项目,更是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整条生产线多台智能机器人。单班仅需27人,其余工作都由机器人完成。车间里也不再需要灯火通明,即使在黑暗中,生产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宽体车是太重研发的全新产品线,也是其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新突破。宽体车产业园区的产线%,在智能控制系统的加持下,工作人员可以对29道工序的生产节拍动态监测,实现智能精准调控,确保生产过程高效、稳定。创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让太重新能源宽体车产业在行业内脱颖而出,成为绿色智造的典范。

  为各种机器生产“心脏”主部件的山西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在70余年的发展中,凭借着不断创新的步伐,蹚出一条越走越宽的科技之路。

  今年3月,山西电机向宝钢成功交付了全球首台超一级能效的YE6异步电动机。这种电动机比YE5电机损耗降低20%,平均效率高达95.3%,再次刷新了全球行业能效标准。

  山西电机低压电机技术研究所程鹏航介绍,山西电机主导研发的YE4系列高效电机,效率指标相比老旧产品平均提高了约6%。YE5系列产品的节能效果更加明显,效率指标提升7%左右,已达到全球现行电机能效标准的最高等级,成为国内首个全系列通过新版国标1级能效节能认证的新一代高效节能电动机。

  在太原“六地”发展定位中,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被置于首位。太原聚焦制造业振兴升级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亿”工程,抓创新,促转型,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制造正向智造转变。

  当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上生产线,当创新要素在产业链上自由流动,一场以创新为底色的深刻变革正在并州大地上描绘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画卷。

  近年来,太原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累计培育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313户,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省的53%,全省6户优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均在太原。2024年,太原65个项目入选“山西省重点行业百项技术创新项目”,30项技术入选“省重点行业百项关键共性技术导向目录”。

  今年,太原加快向新而行、向绿而行、向效而行。聚焦“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核心功能定位,太原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四梁八柱”。

  下好创新“先手棋”。太原以“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头阵,深化研究“产业、空间、要素”布局,促进有限资源配置最优化。在北部,加快“晋创谷·太原”先行区建设,统筹“区、校、谷”一体发展;在南部,支持“晋创谷·低碳技术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教兴省的太原示范样板。

  锚定产业“主赛道”。太原持续实施工业高水平发展“百千万亿”工程,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新能源、文旅经济”6条优势赛道精准发力。推动“老树发新芽”,支持太钢、太重等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推动“小树变大树”,支持惠科、比亚迪冲刺百亿规模,推动厚生、百信等企业产值翻番;推动“独木变森林”,支持以晶科、中来等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以凯赛、钢科等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以烁科、晋科等为龙头的半导体产业加快聚链成势。

  打造承载“集聚区”。太原要把开发区打造成承载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支持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建立市区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推动中北高新区扩区增容;支持推动中北高新区、阳曲示范区建设消费品特色园区;支持清徐开发区打造全国一流煤基新材料示范基地;支持西山示范区打造优质文旅产品等。

  提升要素“配置率”。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服务走在企业需求前面”意识,以服务效能保障要素供给水平,建立全周期服务体系,完善全链条梯次培育机制,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户、“四上”企业1000户。

  弹指一挥间,“十五五”即将启幕。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太原将继续笃定创新之路,奋力站上新质生产力“潮头”,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大格局,努力打造引领全省、影响全国的经济增长极,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